ENGLISH
收藏本站 I 行业论坛 I 专业QQ群 I 注册 I 登陆 I 投稿发表
首页 关于我们 仪器设备 技术资讯 留言交流 联系我们
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概述
    太阳能薄膜电池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后,欧、美、日开始发展太阳能技术,很多厂家开始投入生产,如美国BP、科罗拉等公司。当时主流技术是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20世纪80年代时,由于成本较低、价格便宜,太阳能薄膜电池在市场中占的比例相当大,大概占整个市场容量的一半左右。“我国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最早起源于广东省,深圳宇康太阳能有限公司于1988年引进美国Chroma有限公司太阳能生产线,是当时最先进的薄膜电池生产线。1998年,该公司破产后将生产线卖给了深圳拓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后来哈尔滨一家公司也从美国Chroma引进1MW产能单结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非晶硅电池产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态势。2000年,以非晶硅电池为重点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研究被列入国家“973”项目,标志着我国非晶硅电池又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阶段。从2004年天津津能引进了2.5MW双结非晶硅电池后,非晶硅双结电池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这是在一次光伏论坛现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教授提到的。《2008中国新能源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中国从事薄膜电池生产的企业接近20家,总生产能力达到80MW,产量为28.3MW。目前薄膜电池因其成本低以及弱光性能较好而受到一定的重视,但薄膜电池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效率低且有衰减,使用寿命较晶硅电池低,市场认知度较低等。此外,薄膜电池产业化技术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技术更新快,设备不成型,设备初期投资高,因此投资风险较晶硅电池高出很多。国际上,目前已经能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薄膜电池主要有3种: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CdTe)。
    目前国内共有约三十家左右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在建或拟定项目不算在内),其中引进设备的有8-9家,共引进美国、欧洲、日本生产线约10条。这些引进生产线每条产能在40兆瓦左右,平均引进价格1亿美元,最高的一条生产线已花了12亿。另外20多家小型非晶薄膜工厂,规模小、产能低,有的只有一条2.5兆瓦或5兆瓦生产线,设备为仿造80年代美国的早期设备,技术含量低,产品转换率在5%以下,且产品尺寸只有0.77平方米,这些工厂产品大部分以配套园林灯具所需的小电池板为主。现挑选一些重要薄膜太阳能电池企业作简要概述。
    1、保定天威:保定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是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子公司。天威薄膜核心技术团队包括微晶硅电池P-I-N结构及N-I-P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世界记录保持者麦耀华博士和黄跃龙博士,两位曾就职于欧洲著名的Jülich研究所,该技术涉及生产叠层电池必需的核心工艺技术。公司投资的第一条46.5MW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线(设备全部采购自瑞士欧瑞康)已于今年8月进入量产,预计稳定转换效率6.5%以上,后续投资4条非晶硅与微晶硅叠层技术生产线于2010年投产,届时稳定转换效率接近10%,规模将达到285MW。9月初,天威薄膜与泰国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东南亚薄膜市场独家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泰国绿色能源公司将天威薄膜作为其在东南亚薄膜光伏市场长期优选的中国薄膜太阳能组件供应商,为其太阳能发电厂项目合作服务,保证在2009~2011年的三年合作期间,向天威薄膜采购不低于70MW的薄膜电池。
    2、新奥光伏: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成立于2008年4月,公司引进全球领先的硅基薄膜电池生产线,一期产能60MW,未来规模将达500MW。在今年SNEC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展览会上,新奥光伏正式展出中国首块超大型5.7㎡、转换效率达到8%的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透光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并举行了产品揭幕仪式。同样在这次会议上,新奥光伏总经理万克家作了题为《5.7㎡双结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在新奥光伏生产进程》的报告。新奥光伏能源引进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年产能60MW薄膜电池生产线,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的五个月内如期实现了产品下线目标。
    3、深圳拓日:拓日新能是国内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之一,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出口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计划中唯一的薄膜电池项目——“高效低成本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在国内首次利用自主研发设备生产的非晶硅电池稳定效率达到5%以上;公司研发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公司公告称将在2013年8月底前,拟投资30亿元建设拓日新能(乐山)光伏产业园,目前共建有40MW的薄膜电池生产线。
    4、深圳创益:深圳创益科技创建于1993年,于去年底获得英特尔2000万美元的注资。据其创益公司网站上介绍,创益科技的产品除了主要采用导电玻璃和硅化气沉淀的技术来生产强光、弱光非晶硅薄膜电池外,还提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电系统、太阳能路灯解决方案、太阳能增氧机以及太阳能电站解决方案。1993年起家做太阳能电池的创益科技,最初给手表、计算器等做太阳能电池。不过,据投资方介绍,目前创益科技已经转向建筑外墙的大面积薄膜电池。
    5、浙江正泰: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最初的投资是3000万美元。截至目前在薄膜电池项目上的累计投资已近20亿元,试投产的20兆瓦生产线,是国内首条非晶/微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公司总经理杨立友,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博士研究生曾在美国太阳能行业从事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而技术正是杨立友的优势,曾以他为主发明的纳米硅隧道结技术,是BP Solar公司多结非晶硅电池生产线(是1997年建成的世界第一条10兆瓦生产线)的核心技术之一,从而使正泰大面积薄膜电池组件的稳定效率首次达到9%。设备采用自欧瑞康。杨立友曾说过,正泰产品量产后,成本可以保持在0.7元/W左右。在今年上半年,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与赛伯乐成长基金及上海联合投资举行签约仪式,成功募集到5000万美元的PE(私募股权)投资,预计到明年,正泰薄膜电池产能将达到240MW。
    6、福建均石能源:提起国内薄膜电池厂家,不能不提福建均石能源,在今年5月中国国电集团进军青海,建设大规模并网发电项目的幕后推手就是均石能源。但是,均石能源又太过神秘,在笔者想方设法采访企业的时候,都被告知“公司内部有规定,回避所有媒体”。而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发现,这家美商独资的外资企业除了广发招聘信息外,没有进一步公开的企业信息。青海省主管工业的副省长骆玉林在一次会议上透露,钧石能源是第一个深入青海,激发当地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产业的推动者。事实上,在发动青海攻势之前,钧石能源还在北京力克京东方,拿下了总投资额9.5亿元的北京首个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钧石能源在2007年从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获得了“非晶硅/微晶硅叠层太阳电池”关键技术,该技术由南开大学光电子所耿新华、赵颖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发完成。并获IDGVC等近1亿美元首轮风险投资。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是2008年2月正式在泉州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但事实上,其法人代表林朝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涉足太阳能应用产品领域。其更早成立的泉州鲤城金太阳灯饰有限公司,系国内知名太阳能灯具生产商,产品远销世界各国。有知情人士透露,钧石能源是林朝晖涉足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后,重新注册的新公司。资料显示,钧石能源在泉州的项目,主要是建设26条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年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30兆瓦。而钧石的目标,是“力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企业之一”。
    7、天津津能:2008年津能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已达25MW,计划于三年内实现120MW的非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规模。产品主要采用采用单室大容量、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制造技术。津能主要产品为:玻璃衬底薄膜电池组件、柔性薄膜电池(此为2007年与美国联合太阳能公司共同投资建设年产25兆瓦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8、南通强生光电:强生光电隶属于江苏南通强生轻工集团,2008年强生光电上马了第一条生产线,创造了单线产能、电池转换效率、设备投入产出比和批量投产时间四项全国第一,紧接着又快马加鞭,上了3条生产线,产能达到130兆瓦。强生光电目前正与美国著名真空设备制造企业合作,共享生产实践和一手数据,不断地对设备进行深度研发和及时升级。从目前整条生产线的设备投入方面来看,为尽快实现薄膜电池装备的国产化,强生光电也已与美国公司在苏州吴江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薄膜电池三大核心装备,即PECVD反应炉、真空溅射生产线和TCO导电玻璃生产线。在上海松江建立了输送线、叠合机、清洗机、磨边机等其他配套机械的生产工厂。通过在中国制造非晶薄膜全套生产设备,强生光电生产线的投入仅为那些全套引进设备的生产厂家的20%,并争取将这个数字控制在10%-15%之间,也就意味着35兆瓦整线投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产品折旧费控制在每瓦0.05美元左右。而且正在计划自已制造TCO设备、自行生产TCO玻璃,这样可使原料成本降低40%以上。强生光电有望在2010年底产能达到500兆瓦,成为中国最大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强生光电薄膜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6.5%。
    9、蚌埠普乐新能源:2006年4月,半导体行业出身的孙嵩泉博士和合作伙伴陈良范博士,从美国硅谷来到蚌埠经济开发区,创办了专门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普乐新能源有限公司。1年后,普乐的第一条6MW非晶硅电池生产线顺利投产。普乐新能源由美国普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安徽亚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目前普乐新能源年产25兆瓦生产线全面投入生产,年产75兆瓦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今年底完工。公司目标为2010年非晶/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100兆瓦,到2012年生产能力将达到200兆瓦。
    10、苏州百世德:2008年2月,江苏百世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破土动工,该公司由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自己和家族成员共同投资,与赛维并无投资控股关系。彭小峰夫人亲自坐镇百世德,担任法人代表,并从美国、台湾地区高薪聘请了大批半导体专家,华虹NEC前总裁方朋担任CEO。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分阶段达到总产能为1G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设计产能,通过与全球顶尖太阳能设备供应商Applied Materials以及其他主要设备供应商的紧密合作,百世德将应用成熟的微晶硅薄模技术生产面积为5.7m2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起初将达到8.5%的稳定转换率,随后将不断提高至10-12%。目前公司一期130兆瓦薄膜电池生产线或将于年底试生产,另外,于今年6月中旬,由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组建的“联合体”以1.0928元/度的价格中标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
    11、无锡尚德:2007年12月28日,占地近200亩,投资总额3亿美元,首期建设第一条60兆瓦硅薄膜电池生产线的尚德(上海)硅薄膜太阳电池研发及生产项目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的三鲁河畔举行开工仪式。历时近两年的工程,于今年7月初,尚德上海工厂第一片5.72平米薄膜太阳能组件终于成功下线。公司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400MW的生产能力,设备主要采购自美国应用材料。
    12、河南阿格斯: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25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于2008年11月破土动工,今年8月中旬正式投产。阿格斯新能源总设计规模500MW,用地318亩,一期仅设备投资就达7300万元人民币。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赵一辉是河南新郑人,获得美国亚产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因在光电材料制备和特性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国际IEEE(国际电器与电子工程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团体)协会的终身会员。回国创业前任美国阿格斯太阳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太阳能电池测试系统,太阳能电池测量系统,测试仪,测量仪


网站支持:曹全喜 电话:13124753246 Email: cquanxi@163.com